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思想教育 > 正文

老员工就业难也因“工冷文热”?人大代表说我国高等教育要“防错位”

时间:2009年03月12日 00:00  阅读: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王攀)老员工就业难,是当下一个热点问题,然而,这是否全是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台盟广东省副主委孔令人说,危机因素值得重视,但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错位”也是当前老员工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文科严重‘供过于求’,市场需求紧迫的工科却发展迟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了。”

    长期在大学教研机构工作的孔令人说,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大学扩招以来,文科专业的大比率扩张和工科专业的相对萎缩、普通工科招生难等现象日渐明显。“统计显示,近年来很多大学在集中开设一批热门专业,其中七成左右都集中在英语、法律、国际贸易、艺术设计等专业上,社会需求紧迫的传统工科专业却乏人问津。”

    此外,过度集中的专业设置使得部分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以避免,而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以新闻专业为例,2005年最高峰时,全国高校当年就新增了202个本科专业点。广东一家大型报业集团招聘时,曾出现过4万人竞争200多个职位的激烈情况。在教育市场整体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光靠多方开拓就业渠道,恐怕还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矛盾。”

    而在文科类“热门”专业“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另外一些专业特别是开设门槛较高、投入资源需求较多的工科专业却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孔令人说,根据他的调研,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559万人,学工科的仅占30%,有一半以上集中在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生物工程、通讯、信息、电子、新材料上,而机械、造船、钢铁、化工、纺织、煤炭、汽车、制药、地质、水力水电等传统工科专业,每年毕业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仅10%。

    “而纺织、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勘探又是近十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不论是企业升级转型,还是产业创新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但企业找不到需要的合适人才,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孔令人分析说。

    在孔令人看来,除了“文热工冷”的专业设置和招考状况不利老员工就业外,目前我国工科教育本身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的对接力度。“现在我国工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安排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学科交叉不力,缺乏特色,和企业、市场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这进一步增加老员工毕业后能很快找到合适工作、尽快就业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孔令人建议,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也应加强“宏观调控”。他说,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国家和社会长远需要展开布局,按照我国经济产业相关发展设想和规划引导高校积极调整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同时建立独立的工科评估标准,改革高等工科教育课程设置,重实践、重动手能力培养;同时,鼓励高校和企业建立创新实验与实习基地,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多样化的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从根本上缓解老员工市场的“供需矛盾”。